内容摘要: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实施的犯罪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首先,针对新的犯罪状况和特点,从前的学者和专家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状况、新特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内容摘要: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实施的犯罪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首先,针对新的犯罪状况和特点,从前的学者和专家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状况、新特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把握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其次,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和预防,我国近几年对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均给予了规定,但限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研究的滞后,这些立法不免显得的苍白和无力。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无论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审判、亦或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以及从根本上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未成年人和未成年犯罪人的各项权益,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预防其重新犯罪的目的。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犯罪原因措施前言:我国有4亿多的未成年人,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就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姐,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各项法律可以说是调整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①一、未成年人犯罪状况与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为主体实施的犯罪。显然,何为未成年人,即未成年人如何确定,则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问题。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特别是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秦律以身高作为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依据,秦律对身高不满6尺(相当于现在一米高左右,也就是8、9岁的孩子)的儿童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汉律则对刑事责任年龄有明确规定:“年未满8岁……非手杀人,皆不坐,”也就是说,8岁以下的人,除非亲手杀人,否则都不处罚。至于中国古代集成文法典大成的《唐律》在这一问题上更有明确的规定,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1)10至15岁的少年,对所有犯罪行为都有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并可用赎金的方法代替刑罚。(2)7岁至10岁之间只对反逆、杀人、盗及伤人这几种犯罪须负刑事责任,且仍可通过赎金替代。(3)7岁以下,虽犯死罪,亦不处罚。各国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的差异,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并不一致,总体来说,世界各国关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下限年龄的规定有7岁、8岁、10岁、12岁、13岁、14岁等。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刑法都有以18岁作为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上限年龄。不管何种分类,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各国都采取减轻或免除处罚。就我国而言,对未成年人的界定有专门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同时,我国刑法还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征当前,未成年人实施的违法犯罪主要具备以下特征:②1、犯罪年龄趋向低年龄化。据联合国禁毒和预防犯罪办公室编发的一份材料显示,世界各国未成年人年龄界限多呈下降趋势,如俄罗斯为14--17岁,加拿大为12--17岁,美国为10--17岁。有些杀人,重大盗窃案件,就是一些十一、二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干的。另据法制日报报道,与70年代相比,我国90年代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提前了2--3岁。其中,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增多,在少年作案成员年龄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提高到1998年的1.8%。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1999年第九次会议指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最高年龄是16岁,但随着未成年人早熟,14--15岁违法犯罪人数在不断激增。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7页)上一页12345..7下一页
关于论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措施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北京市一中院指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十大因素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重构
未成年人犯罪,一个沉重的话题
简述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规定
当事人对强制措施期限届满要求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