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在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他不仅只是一个人,或一些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之大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在我们这个正在发展的国度里,是多么需要他们的努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在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他不仅只是一个人,或一些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之大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在我们这个正在发展的国度里,是多么需要他们的努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率也在一路攀高。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了这几年较热门的话题,我们知道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家庭是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成长起主导作用。因此,家长们应加强自身修养,切实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学校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同时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设法制课。社会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大战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抓好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刊播工作,彻底扫除“黄、赌、毒”文化制品,净化社会空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美环境。关键词:有效预防、综合作用、年轻化、标签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近一半之多,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之大事,从近几年看,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金钱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一些未成年人首先受到这些社会风气影响。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盲目的将一些虚有的东西当作自己人生的途标,从而最终误入歧途,走向犯罪。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发的严重,从每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成倍的增加,到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逐年年轻化,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思考,该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剖析我们深入一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不难看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其他违法犯罪一样,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社会心理素质。研究表明,社会文化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总能在其身上得到体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谚语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从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加之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渗透和传播,导致不良文化泛滥,暴力、色情、恐怖的电影、电视、录像、图书刊物等充斥媒体和市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诱发和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大量事实表明: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常会直接诱发犯罪。为什么不良文化会对未成年人的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呢?这是个心理问题。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辩别是非能力弱。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的两条件是: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界刺激。传播色情暴力的影视文化正是满足了未成年人的个体内在的低级需要,使他们的感官和肉体的欲望高度膨胀,直至难以控制。由于这一时期未成年人道德观念淡薄,自我控制力弱,在不良文化影响下,他们极易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而走上犯罪道路。其次,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在现代社会,传媒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正处于学习的未成年人是受传媒影响最大的群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感知的对象有着模仿的本能,尤其是对新奇的、感兴趣的及其与自己生理、心理有关的对象最易被模仿。因此,如果我们的文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映暴力行为的书刊、录像、电影、电视等,而传媒又缺乏必要的正确导向,未成年人就容易把其中的暴力角色作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那些由所谓的英雄人物或由青少年所崇拜的明星偶像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比较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在生活中模仿或表现。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行为大多都是从影视、录像、书刊中模仿学习而来的。(二)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所有青少年犯的家长中,没有一个家长的希望是子女走进监狱。然而许多人仅希望子女长大能挣大钱,别犯罪,所以当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逃学时,他们中许多人却无动于衷;当一旦孩子不愿在校读书,要求退学时,他们便轻率的同意了。还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夜不归宿或者开始大把大把地花钱时,他们不是严加管教,予以引导,反而觉得自己省心了,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进一步纵容了这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儿女言行必须按成人意愿行事,稍有越轨轻则训斥、重则体罚。这种家庭教育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展和人格异常,有的孩子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与其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一味娇宠、放纵,甚止护短,久而久之,养成其贪吃、贪玩、任性、骄横等不良个性,一旦遇有适宜环境,贪图享乐就会演变成违法犯罪。再上述情况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少年犯罪是生长在不健全家庭之中的。他们或父母离异,或者被父母抛弃在祖父母亲属家中,有的自幼被抱养,不知生身父母。这种生活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心理也极易发生变态,容易沾染恶习,久而久之有的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德育教育软弱无力是客观事实,而对于未踏入社会的未成年人来说,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环节。多年来许多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对有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往往采取简单的标签化措施,极大挫伤了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极深的挫折感、自卑感、狐独感等心理状态下走向了犯罪。现在大多数学校还存在着“重优轻差”的倾向,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能推则推,有的未成年人犯罪被法院判了缓刑,学位使拒绝接收。因此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被推到校外或置于教师的关怀之外。在家父母不管,在校老师不管,这些未成年人便以学校为阵地,为所欲为,不仅坏了自己,而且还带动了一些未成年人侵犯其它在校学生的权益。在未成年犯罪中,多以共同犯罪及团伙的形式出现,他们之所以能纠集到一起,除了地域的原因外,许多都是上学时的同学,容易有共同的语言。可以说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于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浅谈审查批捕方式的反思与重构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和刑罚
监视居住制度的规定浅谈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究
浅谈商标权的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