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继996年3月之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度进行修改。据了解,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属法制工作委员会已经展开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研究工作。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诞生于979年7月,历经7年于996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并且是一次内容变化非常大的修改。八年之后又将对该法再度修改,这在中国重要法律的立法史上是不多见的。此举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高层领导积极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加强人权保障的主观意向。刑事诉讼法的再度修改将涉及诸多重要的问题,其中必然包括制度的修改完善。本文拟对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立法、司法现状展开检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其改革的思路、主张和理由。一、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一)程序中刑事辩护的立法与司法现状996年3月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刑事辩护问题是修改的重点之一。按照79年《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律师作为介入诉讼是在中,在前程序中律师以及其他辩护人都不能介入。96年《刑事诉讼法》则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该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这意味着刑事诉讼在侦查程序中律师就可以介入其中,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只有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上述职责,第96条还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上述规定,是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规定,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在认识上还要经历一个转变、适应的过程。同时,相应的配套制度、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因此,在997年月日该法生效实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在律师介入的问题上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突出的两难问题,即介入难和会见难。介入难是指已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首先,有相当多的犯罪嫌疑人并不知道自己享有这一诉讼权利,立法上也没有明确要求侦查人员应向他们告知此项权利。其次,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通常都被采取强制措施,处于之中,不能亲自出面聘请律师,也不能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委托他们聘请律师。再次,有的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主动聘请了律师,希望介入到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但由于不能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当受聘请的律师到侦查机关要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时,侦查人员往往以犯罪嫌疑人自己没有聘请律师为由或其他理由,包括本案涉及国家秘密等为由,不允许律师介入。由此使律师依据96年《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介入侦查程序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面临重重困难。会见难则是指当那些已经受到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向侦查机关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后,久久难以获得会见。侦查人员有的以本案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会见;有的以需要层层请示领导、办理手续为由拖延会见;有的不说明任何理由但又不安排会见。即使有的表示同意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却又提出种种限制,如不准谈案情,见面谈话不得超过20分钟或半小时,等等。..
关于中国辩护制度的现状与改革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大陆与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若干基本问题之比较
刑事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观念
我国民事司法赔偿之现状
非刑事司法赔偿中国家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划分
浅谈关于刑事和解不捕制度的构想